专家呼吁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急待加强

  • Super User
  • 日期:2010-07-01
  • 7714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尤其是能管理大型海外工程的人才非常紧缺。日前,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组织的一场专家研讨会上,与会的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高管纷纷呼吁我国加强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中科院院士郭尚平说,现在很多工程投资巨大,管理水平高低影响重大。他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成为综合性的国际能源发展公司,在数十个国家开展油田项目,首先急需的就是管理人才,要求这些管理者外语好、善于与国外政府和民众打交道,重视环保理念、质量管理,还要懂经营战略、风险管理等。

 

“我们缺乏工程管理人才,这个问题太尖锐。”郭尚平说。他认为我国的工程管理者群体已从过去的“老干部”阶段过渡到了“技术干部”阶段,需要尽快过渡到“专业管理人才”阶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朱碧新说,现在企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工程管理者要兼顾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效益等诸多问题以及和社区的关系。“单纯的技术思维解决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我们苦于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人太少了。”他认为,人才瓶颈已经是制约工程企业海外扩张的关键因素。

 

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院长于华指出,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多为技术人员出身,技术能力一般较强,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协调沟通能力不够,而且欠缺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观念,资本运作能力非常薄弱。工程管理人员还存在责任心不强、流动性过大等问题。另外,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阅历不足,40岁以下的占到了72%以上,而很多工程管理工作的技能是需要在各种经验中慢慢积累的。而且,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也谈到,自己深感现在的工程管理人才虽然外语和计算机学得不错,但人文素质、人际关系处理、团队精神等方面比较欠缺。而且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得不够,不能把实践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

 

于华认为,内地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总体状况是:从教育体系来看,缺少针对不同层次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机制;从教师结构来看,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专业设置来看,工程管理专业设在土木、建筑类院校的较多,管理类院系的较少;而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普遍缺乏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综合管理素质的培养,缺少对管理沟通能力,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观念以及资本运作能力方面的重点培养,与企业对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脱节。

 

今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新增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中科院研究生院随后提交了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申请,已经获得评议通过。于华表示,他们将把科学与人文精神、工程哲学和工程伦理作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石,强化工程管理的“科学+技术+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发挥中科院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大工程经验,培养创新人才。

 

与会的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都强调教学要和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典型案例的分析。刘源张认为,工程硕士不能重论文轻设计,重理论轻经验。殷瑞钰也指出,工科教育现在缺实践,实习的环节减少、时间降低,他建议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到不同类型的企业、产业多实习。曾恒一则谈了钻井平台翻沉的事例,指出将工程建设中很多重大事故分析到底,关键还是管理环节出了问题,甚至是源于一些低级错误,他认为结合这些案例,可以启发学生们找出应得到更多重视的问题,“这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

《科学时报》 (2010-7-2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