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该如何定位 谁是软件工程硕士最佳人选? |
CSDN 2005-06-20 |
软件学院自从其诞生那一天起就一直生存在争议之中,软件学院为谁而开?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究其根本争论的焦点在于软件学院的定位。 软件工程硕士定位:以实践科学为主
软件学院作为一个名字而言,颇为模糊,不足以表达其立场。而软件工程硕士这一称谓则清晰的多,工程二字将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习范畴严格的现在在工程学范围内。工程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通俗地讲,传统硕士和工程硕士的区别在于传统硕士需要问“为什么”,他们关心人类不懂的知识,为了学习而制造,而工程硕士则要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了制造而学习。由此推出,软件学院的教学应该以实践科学为主,注重行业经验、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等软科学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对于某些软件学院把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社会市场需要,直接可以用的一门技能”,我不能认同,软件工程硕士是一种学位教育,将其俗化为技能教育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技能教育应当是职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办学力量的责任,软件学院不应成为发放硕士学位的培训班。
软件学院的教师标准:多年实践经验
理想中软件学院的师资构成是活跃在IT企业界的行业专家、研究设计第一线的应用理论研究者和少量的专职教师。通过以上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为软件学院的学生提供行业中实践的宝贵经验、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和预研性的实践方向。在这方面中科院软件学院无疑是做得比较出色的。ERP和CRM两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均在这两个行业有多年的实践经验,ERP的初壮老师从事过10多年 ERP 的咨询与实施,并在ERP的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董占球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的计算机研究者,曾经参与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理论基础深厚。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老师就是数据挖掘的刘世平博士,刘老师曾经在IBM全球银行数据挖掘咨询组组长及全球服务部商业智能顾问,高级顾问及首席顾问。在加入IBM之前曾任扑尔维丁财务公司高级业务分析员,依阿华州立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如此专业敬业的教师阵容才是和软件学院高达4万元的学费所相衬的。而现实中,大多数学校软件学院的教师多由本校计算机系教师借调而来,这种情况相对于他们所宣称的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学生的目标令人难以信服。
软件工程硕士的最佳人选:计算机行业在职从业人员
软件学院的学生构成也是一件十分值得大家思考的事情,目前绝大多数软件学院的学生大多由以下几种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其他专业应届毕业生、非计算机或非IT业技术在职人员,和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从软件学院办学的初衷而言,最后一种类型的学生才应当是主力生源,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此类学生往往是以上四类学生中比例最小的。这种现状也反应出了两种现象:软件学院由于入学门槛较低而成为了学位投机的途径;软件学院成为了规避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是软件工程硕士的最佳人选呢?原因有三:1、多为计算机专业教育背景,专业基础扎实;2、从事计算机行业,具有行业背景能够与具有业界经验的老师构成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一个ERP实施的案例对于一个没有行业背景的学生而言至多是一段有趣的生活故事);3、有迫切的学习欲望和相对明确的学习目的,对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十分渴求。
软件学院不单是一个普通的学院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学院范围内的各种交流,既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同业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承载着诸多的实践经验、最佳实践乃至职业规划之路。
寥寥千字,浅尝辄止,无以画龙点睛,但求抛砖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