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的另类思路
-
Super User
-
日期:2003-09-20
-
1168
软件学院的另类思路
孙泠
从诞生之日便倍受关注的软件学院在纷繁扰嚷中度过了一周岁的生日。
一年的成长过程中,从35所软件学院传来的声音大多是在经费、生源、师资、办学模式等关键因素上遇到的困难和所作的尝试。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的掌门人,潘辛平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抱怨。这位软件学院中唯一的副研级院长总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
难道他有什么诀窍吗?
从“游侠”到“潘院长”
潘辛平的名字后被缀以“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的一长串称谓始于今年2月。在此之前,许多券商老总喜欢称呼潘辛平为“金融布道者”,而在金融咨询业的圈子里,潘的外号则颇具传奇色彩─“游侠”。
“游侠”头衔的得来,与潘辛平在金融行业的布道生涯密不可分。1989年从中科院博士毕业后,因为机缘巧合,让搞信息安全的潘辛平不断与金融接触,开始了其游走于证券公司之间的生涯。
2002年,在证券业内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上,业内学者与各公司老总们见面最多的,恐怕非潘辛平莫属。据他自己统计,这一年,全国100多家券商他走访了近2/3。潘辛平幽默地将自己的工作概括为“开会、吃饭、聊天”。据潘辛平自己估计,过去3年中,他平均每年有200天在外面出差,几乎以在证券公司考察、咨询为生。“除了新疆、西藏的证券公司没去,中国的券商我差不多都走过了。”潘辛平说。此间,他曾被东吴证券、大鹏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聘为顾问。
今年“游侠”不得不安稳下来,他的肩上扛起了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的重担。在潘辛平看来,这块交由他操持的土壤拥有“最适合工程软件硕士的教育资源”:作为新教育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由中科院计算机领域最有实力的五家单位─研究生院、软件所、计算所、网络信息中心、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共同发起。五家单位拥有最为庞大的由院士、博导/硕导、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的教师/导师队伍。发起单位的研究应用方向遍布计算机基础、核心技术和几乎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任何领域,有自主产权的CPU─“龙芯”、曙光系列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女娲”,也有社会普遍应用的“汉王”手写产品系列、华建机器翻译系统等。
当手中握有这样一副好牌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按牌理出牌,至少可以稳稳地立于不败之地。但这种玩法显然与潘辛平“游侠”的本色格格不入。事实上,自2001年12月份被教育部批准成立起,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在北京已经与近二百家企业、事业,研究、开发、应用单位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从在读学员和今年已报名的学生情况来看,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这种“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模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目前全国有35个类似的软件学院,潘辛平认为这些学院缺乏特色,跟普通院校的计算机硕士没有太大区别。潘辛平希望能带领软件学院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或者说,打上潘辛平自己的烙印。
生源的改变改变一切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由两个单向过程组成,即教育对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和培养单位对用人单位的单向人才输送。而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希望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以已有一定实践经验、基本能够独立工作的在职学生为依托,将软件学院建设成为学生、教师/导师、IT服务企业、IT应用机构、科研机构的共赢平台。
潘辛平上任后所做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借助他与数百家企业老总结下的深厚人脉,跟这些企业沟通,要他们把自己手下的技术骨干推荐到软件学院来读书。“很多企业的IT骨干做到一定的位置,在思路和能力上已经遇到了瓶颈,这时候他们对学习是非常渴望的。”企业面临这种“炒了心疼,干下去头疼”的情况,也乐意把员工送来充电。更重要的是,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一个良好的内部循环。学生的质量提高了,潘辛平又跑到各大公司去游说─“我们的学生都是企业的IT骨干,都是你们未来的潜在客户!”于是软件学院请到了原来IBM的刘世平讲数据挖掘,请到了证监会的初壮处长讲金融……
“这些人平时讲课都是一小时几千美元的费用,但在中科院,他们看中了我们的生源。” 潘辛平对低价请到这些行业专家授课十分得意,“这些人来讲课,最怕台下一双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他们,那只是一种单项灌输,没有交流。”由于在企业中已经有非常好的背景和经历,企业学员再学习时就不会像从学校出来的学生那样存在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他们从自身的实际工作出发,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这同样是吸引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软件学院这个平台之上,潘辛平浪迹中国金融业近十年的经历正可充分发挥。除了将面向“能够领导项目、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软件学院的一大特色外,潘辛平还希望能将金融工程作为他们学院的另一大特色。
这个定位缘于潘辛平对中国金融行业人才软肋的深刻理解:对IT技术和金融业务都有了解的项目管理人员大量稀缺。而将二者结合,正是潘辛平看好的突破口。“首先,金融本身是个大行业,中国的金融刚刚起步,远远没到发达的程度,未来发展会更大;第二,金融是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行业;第三,金融的案例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
而在行业内浸淫多年的经验和知识,更是潘辛平最大的财富。“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只知道编程,还要能够很容易地听懂业务部门的事情,能够将他们的需求表达出来,拆成小任务给下面的人干,能够懂得各种各样的方法,懂得协调和控制。”
此外,潘辛平认为,云集众多学者的中科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有很多项目可以让学生实践。除了金融以外,学生还可以走到通用的项目管理上。今年秋天,“潘式理念”下的第一批学生即将入校。或许几年以后,他们真的能够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不可克隆的另类思路
7月如火,媒体上的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了许多软件学院领导者的注意─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评奖委员会组织)短片奖评审委员会成员、著名动画影视导演Becky Bristow女士应邀访问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并面试数字艺术设计系主任一职的。
作为全国35家软件学院中风头最健的一家,北大软件学院面向全球招聘各系主任,目前已有5位外籍系主任任职。创办数字艺术设计系这一举动,应该说是北大软件学院顺应全球数字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对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的一条新思路。
在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上,35所软件学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一场没有参照物的改革,我希望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能够成为中国软件人才的黄埔军校。”拥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潘辛平的底气很足。但这种建立在人脉关系上的办学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对于记者的疑虑,潘辛平认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特点,中科院只是紧紧地抓住并放大了自己的优势。他认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办学方针符合工程教育特性的软件学院将迅速发展,工程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方式因循守旧的软件学院,则可能逐渐与传统的计算机学院难以区分而退出工程教育行业。”
潘辛平上任后,大规模削减了软件学院教师的满负荷教学任务,而让教师将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保持和开发战略伙伴上。“教学团队中的三分之二的来自企业,另外三分之一的原有教师就形成了最核心的团队,再由这个核心团队不断地和外界接触和发展。当局面打开后,我以后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