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飞 报道]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但到底究竟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才会成功,工作的成功就是人生的成功吗?对于这一系列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出的问题,由学院邀请的北京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元丰教授在2008年6月27日做出了一个精彩的回答,他主讲的《自我超越与价值实现》迎来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阵阵的掌声。 |
|||
讲座主要围绕着人生的认识而展开,分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王老师首先提到了大家通常都会听到的成功的条件:诸如高学历,专业的知识,积极、上进的为人风格,家庭等,但拥有了这些,我们一定会成功吗?王老师作出了肯定的,也是多少出乎大家意料的答案:不一定。美国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一个专门研究科学发展的科学家指出,那些极端的专家们精通一个非常狭小的课题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对宇宙中其他事情却一无所知。他们是最专门化同时又最没有教养的人。爱因斯坦也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的确实践经验表明:在工程工作中决定一个工程师成功的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非技术因素。接受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同样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知识无用论。Francis Bacon指出,知识就是生产力,人自身的知识一旦与社会、人生相关联,可以产生很大的控制能力。 |
|||
这里的知识并不是狭隘的单指自然科学知识,同样社会、人生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王老师指出工作上的成功其实并不能等同于人生的成功,妇孺皆知的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都有着科学家身上特有的性格缺陷:理想化,自命不凡,缺乏团队精神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艺术家贝多芬、莫扎特,更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更加严重的性格缺陷。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可能还多少有些陌生的戴尔·卡耐基,他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美国《时代周刊》曾评论说:或许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他就认为要以人的和谐发展衡量成功,而不是工作上的成功,一个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智商加上情商,同学们对智商的锻炼应该是比较充分了,但往往忽略情商的培养,这其中包括感情控制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承受逆境的能力。这些无一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 王老师最后提到对自身、对社会要有理性化的认识,他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不做三种人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疯子:目空一切、钻牛角尖、壮怀激烈,混子:不学无术、投机钻营。我们也注意到,王老师的PPT中还包含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历史的认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与大家分享,希望还有机会能够聆听他的精彩讲座。我们有优势,我们也有劣势,我们在社会中能否成功呢?在对自身有个正确认识后,同样也要对社会有个正确的认识。人是否是平等呢?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每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谋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攻打巴士底狱。蓝色代表自由,白色代表平等,红色代表博爱。这是法国国旗的颜色,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对人权的解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现在是否真正做到人人平等了呢?种族问题,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3月28日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美国一建国就是一个带有基因缺陷(指种族歧视)的国家。这个基因缺陷至今仍没完全纠正过来,不少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偏见依然根深蒂固。性别问题,希拉里日前对美国《华盛顿邮报》表示,很多攻击性言论是对美国妇女的侮辱,在美国,性别歧视现象比种族歧视更加普遍。她觉得因为自己是个女人,所以在与奥巴马的竞选中受到异常猛烈地攻击。社会问题,中国的弱势人群,尤其是无地农民、民工、下岗职工和农村人群,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正是这种正在不断增加的不公的受害者。在城乡差距方面,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0.81,而农村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0.67,仅是前者的83%。不公平在东西部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同样显著体现。胡锦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附:嘉宾介绍
王元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联合国开发署与中国政府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教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发表教育研究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50余篇文章被SCI、EI检索;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