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9日,我院邀请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研究生培养的领导及产业专家,共同就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实验班课程设置进行研讨,为将于2007年9月入学新生的教学工作细化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实验班为中国科学院教育创新探索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的倡议下开设的,由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做创新试点。该班通过整合中科院导师资源、融合IT领域工程硕士的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为中科院在IT领域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会上,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国内外主要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上课程设置情况,希望通过此次课程与培养研讨,使课程对学生特点更有针对性并适应合作研究所对学生的需求,在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综合性高层次IT人才。 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事宜,专家们从国内外培养的比较中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培养的学生也将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将更强。为达到该目标,专家们首先就教学方法进行了交流,建议把专业课和最新的实践应用相结合、与实际业务需求相联系,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其主动思考意识。课程开设上,除了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专家们提出开设一、两门穿插主线的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帮助学生首先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的宏观视图、掌握全局性思考方法,再逐步选修与分散的知识点相关的课程,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开设“高级沟通技巧”、“客户关系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表示赞同,认为这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素质恰恰是目前在人才培养中所欠缺的,不论是产业界还是研究所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王颖教授之后介绍了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通过讨论课及实验课情况,专家们认为值得推广。参会专家认为讨论课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而且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展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验课,则认为可以通过产业实际的应用案例,锻炼学生真实的实践应用能力,并把这些案例逐步丰富升级,形成精品为以后学生培养服务。 在学生第一年选课事宜上,专家们建议对开设课程按大方向进行分类,由导师组给学生选课提供指导,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必修的公共课程,哪些是为了选择潜在导师而需要额外选修的课程,以和未来研究方向结合。对于学生在方向选择上,专家们提议邀请各个研究所的导师在学院开设学科综合课(系列讲座)、讨论课以及所里研究方向及应用情况介绍等形式,既丰富了课程、开拓学生视野,也同时建立了师生互相了解、双向选择的渠道,学生可通过这些课程了解导师方向,并申请提前到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此外专家们还交流了与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联合建立实验室、开展课题合作等事宜。 中科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李俊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王飞跃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助理李锦涛研究员、中科院软件所王永吉研究员及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云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潘辛平教授、院长助理姚郑教授出席了会议。 整个会议始终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实验班培养大成的共识,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