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担,积极进步——学生代表毕业感言

  • Super User
  • 日期:2005-07-26
  • 1006
勇于承担,积极进步——学生代表毕业感言
( 2005-7-26 16:17:31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机会代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2002级同学发言,说几句我们的心里话;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阎保平研究员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时光如流,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弹指一挥间。这段生活在我们的人生画卷上镌刻了深深的记忆。这段记忆是美好的也是现实的。母校让我们在美好和现实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是当今前沿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工具范畴的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人类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中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正是抱着这样的志愿,在三年前踏入了软件学院的大门,光荣的成为了“中国计算机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我们像一个刚刚学画的孩子,在母校的关切下勤奋而自信的描绘着未来光辉灿烂的人生画卷。
     母校更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逆境、如何去超越自我、如何去挑战未来,如何成为一个“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与时俱进的栋梁之材!从而让我们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选择正确的发展轨迹。母校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素质,更为可贵的是给予了我们问题求解的方法、创造的思维、正直的品质、取得成功的信心和“一览众山小”的视野。
     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敬爱的领导和老师奔赴广州、北京、大连三地给我们安排课程,聘请业界最顶尖的专家给我们授课,教授我们最前沿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面对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导师,我们更像一个急需灌溉的小树。在毕业设计的那一年多以来,导师每每给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意见,我们都如获至宝,细细领会,从而学到了很多关键的知识,少走了很多弯路,使课题研究一帆风顺。我们从导师那里还继承了信息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精确定位的思考,使我们从一个不成熟的计算机管理人员成长为未来信息社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我们一定还记得足球场上我们的队员英姿飒爽,慷慨激昂,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风范,表现出母校特有的团结和协作,拼搏与进取;我们一定还记得,大家努力钻研、孜孜不倦、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不断的攻克技术堡垒,胜利的喜悦涌上心头;我们一定还记得,那一次次热火朝天的学术讨论,大家情绪高涨,踊跃发言,使课堂的教与学达到了完美的互动。在母校,前沿知识的传播和吸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衍生,已经成为了令人激动的头脑风暴。这让我们更进一步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丰富与凝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继承与创新,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而成长;因此,我们在软件学院不仅学到了修身立命的本领,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逐渐构筑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这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修为。
     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有人说,汉语中“毕业”的意思是:“学习期满,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英语中的“毕业典礼”(commencement)则是“新的开始”的意思。把中英两词两意结合起来理解,毕业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们背起行囊,带着母校的丰厚赋予,即将开始新的航程之前,面对我们的母校,我们想说:“祝愿母校海纳百川、桃李天下,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前沿科技的传播学府,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面对我们敬爱的院长和老师,我们要真诚的说一句:“谢谢您,老师,是您指导我们走过了人生最坚实的一步,是您给了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您的教诲和殷切期望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我们将用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来报答您的培育之恩!”;面对师弟和师妹,我们要郑重的说一句“请你好好努力,多出成果,在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们愿用我们的肩膀为你遮风避雨!”;面对同窗,我们要深情的说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去开拓一片崭新的天空吧!”;面对自己,我们要自豪的说:“我要努力做一个正直、勇敢、宽容和为理想而求索的人——不辜负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黄埔”的学生,脚踏实地,勇挑重担,为中华民族的中兴贡献力量!” 
     让我代表2002级所有同学再一次感谢我们的母校,感谢我们敬爱的领导和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支持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谢谢你们!



                                                                 2002级软件工程硕士  杨东日
                                                                       2005年7月23日